
第三,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储备工具较多,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。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,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有很多,无论是数量型、价格型工具,或者总量型、结构型工具,比如存款准备金率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、TMLF、MLF、PSL等等。通过央行购买股票来施行货币政策不现实,容易使得市场将股票涨跌和央行货币政策绑架起来,这是不理性的。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央行工作会议均提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,而非大水漫灌。而央行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无异于“直升机撒钱”。考虑到由此而新增的货币供应首先是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获得,而不是直接进入实体经济,此举更加不符合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。实际上,2008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效果一直不理想,根源在日本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,并非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可以解决。
日本央行自2002年末开始持有本国股票资产,并于2010年末以来大幅增持ETF(作为信托财产持有的指数关联交易所买卖基金),年增持金额逐年攀升,近两年来达到顶峰,2017年及2018年各增持约6万亿日元ETF资产。日本投资信托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11月,日本ETF产品净资产总额36.21万亿日元,央行持有ETF资产余额占日本ETF总额的约64%。截至2018年末,日本央行持有ETF资产余额达到约23万亿日元,叠加持有的其他股票资产近1万亿日元,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.39%,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.7%。
此外,市场预计本周四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则可能维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,而预计新兴市场国家仍将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。可以看出,全球央行正在呈现持续宽松的预期,这背后则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,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冲突风险阴云密布。中国央行跟不跟?20日的LPR报价会降吗?
接近央行人士对媒体表示,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。这不太现实,法律上也不支持。受到舆论风向的改变,上证50、沪深300等午后大幅回落,截止收盘,涨幅收窄。若传言成真 ETF头部基金公司或大幅受益央行到底买不买ETF,2018买的股票和基金亏了好多,还能不能解套了?如果央行真的买ETF,哪些有机会?
这样来看,资管新规对于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条例并没有规范上位法的作用,在设计过程中做了很多协调和灵活的安排。同时,新规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,真正培育起金融市场内在的信任基础。此外,新规最大的变化就是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过渡期和过渡制度设计,让直接短期的冲击尽可能弱化。
从各大网站“BUG价”“秒杀价”,到P2P、区块链、小额借贷等平台的注册金,如今“羊毛客”们又大量回归并专注于电商平台、微信公号福利。记者在一个专注某电商平台福利的微信群里,看到群主在5个小时里发布了98条“线报”,主要集中在商品秒杀、领券等优惠信息,同时也有试玩App等花样繁多的“刷单”式“羊毛”。记者在一位“羊毛客”的指导下尝试下载某App并按要求停留3分钟,果然收到了0.16元的“赏金”。网友“看夕阳落下”称,自己“入行仅一个月,就已赚了5000元至6000元”。